2010年11月10日,中国科协为全国各地的地市级及县级基层科协配发的59辆科普大篷车在南京河西的奥体中心圆满完成交接。作为“科普大篷车”生产制造基地之一的南京南汽专用车有限公司再次迎来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80多名基层科协代表。来自西藏、青海、新疆、甘肃、贵州等地的代表们,高兴地接过了期待已久的科普大篷车钥匙。至此,中国科协为全国各地配发的科普大篷车已达382辆。
科普大篷车是中国科协科普工作的品牌项目。2000年以来,中国科协根据我国基层科普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基层科普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借鉴国外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开发了具有流动科普功能的科普大篷车。它以机动灵活的传播形式,突破了传统科普设施的地域局限,走进社区、学校、厂矿、军队、乡村,以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多种媒体的教育方法,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弘扬和传播到基层和偏远地区,深受社会公众,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群众的欢迎,被形象地称为“流动的科技馆”、“流动科普服务队”。科普大篷车深入基层组织与基层群众,促进了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为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自2000年以来,已配发科普大篷车的各地基层科协带领技术专家和科普工作人员携带专门研发的农业科技服务箱、功能多样的展板展箱深入社区、乡村,以展品展示体验、科普展览、投影放映、科普讲座、科普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另外,各地科协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公众需求和特点,进行了创新活动的开展,如自行设计专题科普展板、专项科技咨询服务、科学动手做、科普表演剧、科学实验趣味演示、互动与文艺演出、义诊、实用技术讲解培训、面对面地为农民群众提供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土壤水质检测等科普服务。科普大篷车有效得解决了各地科普基础设施匮乏,公共科普产品分布不均等问题。
科普大篷车交接仪式后,南京南汽专用车有限公司等车辆生产厂家为全国各地的车辆接收单位提供了相应的车辆技术培训,并带领相关人员对车辆研制生产现场进行了参观。中国科协组织各接车单位对如何开拓思路、以科普大篷车为媒介搞好科普活动进行了研讨,地方科协代表表示科普大篷车的顺利交接与详实的技术培训将会给当地的科普建设增添新的力量,有利于基层科普工作者探索科普工作新形式、新办法,提高科普工作的实效。
